突泉县太平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公众征求意见稿

来源:太平乡政府 发布时间:2023-08-09 10:42

字体大小:A+ A A- 分享: 打印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合上位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太平乡实际情况,实现基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全局性与规划方案实施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支撑。

  二、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低碳。

  以人为本、提升品质。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

  全域管控,集约节约。

  上下结合,强化实施。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三、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35年。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目标年为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四、规划范围

  1镇域范围

  太平乡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592.91平方公里, 辖21个嘎查。

  2镇区范围

  乡集镇规划面积114.15公顷。

  五、规划定位

  近郊生态宜居小镇、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都市休闲后花园。

  六、规划目标

  农牧用地布局结构明显优化,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城镇竞争力明显提升,全面融入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活力宜居、生态空间优美稳定,绿色、集约、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

  七、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总体格局

  在底线思维的引导下,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根据太平乡的区位条件、产业发展、经济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因素,确定太平乡“一廊一轴三片区”的总体格局

  

  八、控制线约束

  1、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

  规划到2035年,全乡耕地保护目标36769.3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42%;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9495.82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8.95%

  耕地保护目标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依法落实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经国务院批准的生态建设和生态退耕项目,在能够完成补划的前提下,优先将项目区内耕地质量等别低、坡度大、布局分散的永久基本农田实施退耕。

  2、生态保护红线

  太平乡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因此不对生态红线作出强制性控制。

  3、城镇开发边界

  规划到2035年,全乡落实城镇开发边界总面积58.66公顷,占全乡国土面积的0.10%

  城镇开发边界内,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的管制方式。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施后,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擅自改变。

  4、村庄建设边界

  太平乡划定乡集镇建设边界面积为114.15公顷,占全乡域面积的0.19%

  村庄建设边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村庄开发建设及需要重点管控的国土空间范围,是规划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及因村庄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5、河流洪涝风险控制线

  落实上位规划中的河流洪涝风险控制线。

  为保障防洪排涝系统的完整性和通达性,为雨洪水蓄滞和行洪划定的自然空间和重大调蓄设施用地范围,包括河湖湿地、坑塘农区、绿地洼地、涝水行洪通道等,以及具备雨水蓄排功能的地下调蓄设施和隧道等预留的空间。

  

  九、镇村统筹发展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太平乡镇村体系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宗旨,镇村等级划分为3级:中心乡集镇区、中心村、基层村。

  中心乡集镇区(1):曙光村镇政府驻地;

  中心村(7):赛银花村、白庙子村、兴隆山村、东风村、五三村、四海村、大青山村;

  基层村:其他基层村。

  

  2、村庄分类

  优化村庄布局:重塑乡村经济地理,科学划分乡村类型,分类指导乡村建设。

  特色保护类:五三村、赛银花村、曙光村、大青山村

  集聚提升类:白庙子村、晨光村、东风村、东升村、福利村、福兴村、核心村、马吉拉湖村、前常村、前山村、三道沟村、四海村、太本村、五星村、新龙村、新兴村、兴隆山村

  

  3、产业布局

  为推动太平乡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本规划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太平乡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1+2+2”的产业体系建设方案,包括一大基础产业、两大支柱产业以及两大支撑产业。

  基础产业:绿色农牧业

  支柱产业:紫皮蒜产业、育肥牛产业

  支撑产业:物流商贸业、文旅康养业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太平乡的实际发展需求,规划形成一轴四点四区的产业总体发展格局。

  一轴——依托突泉县中心城区及小额木特河,形成太平乡东西向的产业综合发展轴;

  四点——结合太平乡现有的发展基础及远期的发展重点,规划形成以曙光园区、赛银花现代农业生态园、牤牛海水库及大青山水库四处产业发展重点;

  四区——即城郊旅游区、规模种植区、生态发展区、能源资源区。

  

  4、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公路网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城乡公交

  1)干线公路:提升等级水平

  县道:提档升级,按照一级路标准建设。

  2)乡道:达到二级路标准。

  农村公路:提升通达、通畅水平

  逐步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加快通嘎查、集中点的村道硬化改造;至规划期末,实现农村公路硬化率100%,通村入户率100%

  3)提升网络服务水平

  重点增加城乡公交与客运班线数量,实现嘎查至镇区公交班线全覆盖;加密发车频率,实现定点准时发车,提升农牧民基本出行品质 。规划建设农村客运站点(招呼站),健全农村客运体系,保证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

  

  5、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构建“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根据《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内蒙古自治区苏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村庄规划编制规程》(DB15/T 21312021),太平乡镇级公共服务体系结构,按照“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实现城乡基本服务设施均等化。

  6、特色风貌塑造

  优化村庄布局:重塑乡村经济地理,科学划分乡村类型,分类指导乡村建设。

  特色农林风貌区:打造方向为原始农林风貌,保持整体原始浅山丘陵区的生态格局。建筑材料尽量选用原生态材料,如使用木材、竹板等,沿街、沿路建筑应活泼而有特色。

  城郊休闲风貌区:以牧养乐园、稻香驿站、采摘乐园、森林花境等近郊休闲及特色民族村寨等为打造要点,整体建筑风格与镇区(乡集镇)风格相协调的区域。

  

  十、乡集镇区规划

  1、用地规划

  村镇一体,打造宜居小镇

  城镇性质:突泉县的农业发展重要基地、乡村旅游业重要发展地、区域生活服务重要中心、地方文化特色重要传承区,以及现代物流、仓储产业为主的三产融合的绿色农牧型乡镇。

  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规模:114.15公顷。

  

  2、功能结构

  规划乡集镇区形成一轴、三心、四区

  一轴:城镇综合发展轴。

  依托乡道045,串联镇区各个分区,辐射带动乡集镇区周边乡村发展,打造城镇综合发展轴。

  三心:行政中心、教育中心、景观节点。

  全镇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促进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区:城镇综合区、沿街商业区、文化教育区、居住区。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区域,包括商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为镇区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能够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乡集镇区的吸引力。

  

  3、道路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乡集镇区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东西乡道045连接分别连接县道X430X408,去往乌兰浩特市及科尔沁右翼中旗都较为便捷。

  镇区交通:规划乡集镇区内主要道路作为主要通行道路,布局模式呈横、纵向交织的格网式。镇区内新规划主、次干路红线宽度不得超过15米,车道数以2条为宜;支路红线宽度不得超过8米,车道数以2条为宜。

  停车设施:规划公共停车场1处,围绕重要商业服务设施、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广场等建设社会停车场。各类商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空间应按照有关要求配建停车场或停车位。

  

  十一、规划传导与实施

  1、规划传导

  1)落实突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落实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 三区三线、重大基础设施等空间布局。

  2)指导村级规划

  构建“战略引导+空间管控+指标约束+清单名录”的传导管控体系,将管控分区边界、约束性指标等刚性约束传导落实到村级片区,同时对村级片区的功能定位、规划人口、产业方向等方向内容做出弹性指导。

  3)协调专项规划

  明确需要编制的专项规划,与相关专项规划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相关部门和行业深化专项规划,并在目标、指引、空间布局等方面对专项规划提出约束性要求和技术指引。同时将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其空间需求能够在其中精确落实。

  2、近期建设与重点建设项目

  1)近期建设目标

  镇域空间框架进一步优化,“一廊一轴三片区”的空间框架初步形成;

  生态农业空间规模化连片发展初步形成;

  镇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功能服务多样,生活质量提升,镇区有机更新稳步推进;

  道路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镇区环境质量更加优化,人居环境更加美好。

  2)近期建设原则

  全域整治。优先思考筹谋全域整治,为未来区域国土空间发展做好空间准备。

  提升功能。加快推动城乡空间功能优化和调整,针对新兴功能区域发展、新旧区域之间联动进行优化,积极引导人口和各类产业的合理分布。

  完善结构。完善区域国土空间结构,优先发展镇区、重点产业平台,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对区域的生态脆弱地区实施有效保护。

  强化节点。通过在镇区、重点嘎查等重要节点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带动区域土地开发,提升功能能级,树立区域形象,加快功能极化,凸显节点功能价值。

  3、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协调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镇工作格局。加大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定期研究相关工作。镇党委、政府是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围绕上级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确定本镇发展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制定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工作经费,为强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2)建立规划监督制度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规划实施监测工作,包括确定监测指标体系、滚动制定阶段规划目标、建立面向公众的监测数据库等。各部门根据规划要求履行各自的职责,并负责提供职能范围内的发展信息。本规划实施情况全面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3)定期评估与适时修改

  执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定期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违反规划管控的行为及时预警,评估结果作为规划调整修改的重要依据。

  应依据国家、省、市法律法规的修改条件和程序,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划修改类型、修改条件和修改规则。

  4)切实落实公众参与

  推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化和制度化。让公众通过法定的程序和渠道有效地参与规划实施的决 策和监督。加强对总体规划的宣传,将公众参与引入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各个阶段。提高全社会 对总体规划及实施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规划意识,提高维护和执行规划的自觉性,推进规划的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打开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