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规划】兴安盟突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发改委 时间:2005-12-29 20:07:59 点击量:
分享
下载本页 打印

  目     录

  

  一、“十五”工作的简要回顾…………………………………1

  二、“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3

  三、加快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5

  (一)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富裕 … 5

  1、稳步发展种植业……………………………………………5

  2、加快发展舍饲畜牧业………………………………………6

  3、深入推进林业建设…………………………………………7

  4、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7

  5、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7

  (二)进一步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 …… 8

  1、积极稳妥发展能源工业……………………………………8

  2、引导重化工业及其它工业稳步发展………………………8

  3、加快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9

  4、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9

  (三)以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0

  1、稳步发展商贸流通业…………………………………… 10

  2、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 10

  3、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 10

  4、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业……………………… 10

  5、积极发展旅游业………………………………………… 10

  四、调整优化区域布局………………………………………11

  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11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1

  (二)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12

  (三)合理开发使用人才……………………………………12

  (四)切实加快卫生事业发展………………………………12

  (五)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13

  (六)进一步繁荣文化体育事业……………………………13

  (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4

  (八)积极增加就业…………………………………………15

  (九)继续开发区域扶贫开发………………………………15

  六、优化发展环境 ………………………………………… 15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5

  (二)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6

  (三)加强电网建设…………………………………………16

  (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16

  (五)加大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17

  (六)继续推进各项改革……………………………………18

  (七)大力推进对外开放……………………………………18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突泉…………………………………18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19

  (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20

  

  突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草案

  (2006-2010)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做大经济总量,推进结构调整,构筑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科学地编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于把握并运用好前进中的各种机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五年,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解放思想贯穿始终,带领全县人民锐意创新,艰苦创业,战胜了连续多年的自然灾害和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批重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风力发电一期工程顺利开工,220千伏输变电站投产运营,森源脱水蔬菜、铭川蔬菜、糠醛化工、吉盛能源等规模以上企业达产达效, 2×5万千瓦热电联产、2×6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林浆纸一体化等培育项目进展顺利,经济园区建设初具雏形,工业经济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规模和质量同步提高、总量和效益均衡增长的发展态势。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年均稳定在10亿斤左右饲料、薯菜、草业等特色种植业发展迅速,肉牛、肉羊、白鹅等畜禽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围绕粮油、肉类、饲草饲料、乳类等主导产业,培育了粮油加工、蔬菜脱水、乳肉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在产业化中稳定增收。城镇化步伐加快,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道路、房地产开发、供水供热等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预计到“十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8.9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10.87亿元,年均递增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亿元,比“九五” 期末增加1.78亿元,年均增长4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0元和2150元,比“九五”期末分别增加1759元和792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亿元,比“九五”期末增加4.97亿元,年均增长28.1%。三次产业比重由“九五”期末的54.5:27:18.5调整为“十五”期末的44.4:38.6:17,经济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

  从“十五”计划的实施情况看,虽然各项目标完成的比较顺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虽然纵向比经济增长较快,但横向比,与全国、全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旗县市排位靠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交通瓶颈问题比较突出。虽然近年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地处偏僻,特别是没有铁路的状况,致使我县的区域可达性差,制约了经济发展。三是地下资源不详,给规划重大工业项目带来困难。四是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减弱,贷款增长大大低于存款增速。五是人才匮乏。特别是缺乏科技创新、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新兴服务业等方面的人才。

  二、“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历史时期。新世纪的第二个五年,对于我县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自治区支持东部盟市加快发展,给我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新一轮竞争中,各地区抢抓机遇,谋求更强、更快的发展,周边地区对资源、资本、人才和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给我县带来前进中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及早抢占先机,最大限度地争得竞争中的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继续实施农牧稳县、工业富县、生态立县、开放兴县、人才强县“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重点培育能源、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四大产业”,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全面进步,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突泉奠定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加快做大经济总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做强产业,增强实力,壮大经济总量。

  ——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基础教育、公共卫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大力优化发展环境。要在通道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力争把我县建成全盟乃至全区投资环境最优的地区之一。

  到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发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0年力争达到4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4.1亿元,年均递增10.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0%;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23.5亿元,年均递增26.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4亿元,年均递增24.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50: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以上,达到2.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5.1%以上,达到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15%以上,达到15.6亿元。

  ——社会进步。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社会保障综合参保率分别达到90%和80%;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机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6%。

  ——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0%;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三废”处理率力争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11349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达到3463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85%和90%以上。拓宽就业和再就业门路,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

  三、加快壮大综合经济实力

  “十一五”时期,我县将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壮大经济总量。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高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和畜牧业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加快全县由农牧型经济为主向以工业型经济为主转变。

  (一)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富裕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农牧稳县和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第一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递增10.9%以上,2010年达到1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

  1、稳步发展种植业

  按照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种植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种植业规模,积极培育特色种植业基地。

  专用玉米基地。力争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其中加工型玉米种植面积70万亩,青贮玉米20万亩。

  高油大豆基地。力争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亩产180公斤。

  无公害杂粮杂豆基地。力争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亩产150公斤。

  专用脱毒马铃薯基地。力争到2010年,优质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产量10万吨;脱毒种薯繁殖面积达到5000亩,产量达到1万吨。

  饲草种植基地。力争到2010年实现优质饲草种植面积10万亩。

  优质蔬菜基地。重点建设大棚式种植基地,到2010年建成高标准菜田35万亩。

  2、加快发展舍饲畜牧业

  围绕“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面实施舍饲养畜工程,加快建设奶源、肉羊、生猪、肉鹅、肉鸡、绒毛、皮革等产业化基地。大力推广利用牲畜改良、秸秆转化等适用增产技术,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到2010年,奶牛存栏达到10万头,牛奶产量36万吨;肉牛存栏6万头,出栏12万头;肉羊存栏80万只,出栏60万只;肉鹅年饲养量达到300万羽。畜牧业占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在60%以上。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双促进、双发展。

  3、深入推进林业建设

  继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保障林业稳步发展。积极培育壮大林产业基地,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经营效益。重点建设速生丰产林、农田防护林和山杏经济林基地,到2010年,速生丰产林面积达到20万亩,农田防护林建设5万亩,山杏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完成造林50万亩,其中:退耕造林25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15万亩。封山(沙)育林34万亩,其中:无林地封育14万亩,有林地封育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较“十五”期末增加7.9个百分点,达到30%。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力争使老头山自然保护区在“十一五”期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依托我县水资源,积极推行水库网箱养殖和小水面池塘养殖,大力发展河蟹、大银鱼等水产品养殖,打造地域品牌,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

  5、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巩固人人3亩水浇地建设成果。大力推广中小型农田配套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高标准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农村沼气能源等农业重点项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良种繁育、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和农产品市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建设。

  (二)进一步扩大规模和优化结构,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

  大力实施工业富县战略,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优化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竞争力,支撑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建立能源、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矿产开发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递增26.3%,到2010年达到2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50%。

  1、积极稳妥发展能源工业

  从解决制约工业发展的电力瓶颈入手,重点实施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项目。加快推进2×5万千瓦煤矸石热电联产项目(总投资6.9亿元,产值2.7亿元),积极谋划2×60万千瓦火力发电项目(总投资44.9亿元,产值30亿元),加快牛海1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的工程进度,积极推进吉成30万千瓦风力发电厂建设,“十一五”期末,力争全县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

  2、引导重化工业及其它工业稳步发展

  充分利用我县及周边地区电力、煤炭、水资源比较丰富的优势,加快培育和壮大重化工业龙头企业。重点规划建设240万吨甲醇、160万吨二甲醚(一期工程60万吨甲醇、40万吨二甲醚)煤化工项目(一期总投资21.9亿元,产值9.3亿元);20万吨玉米酒精项目(总投资4.8亿元,产值10.8亿元);多晶硅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产值9.15亿元);牛海玉石矿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亿元,产值5亿元);癸二酸生产线技术扩建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产值3399万元);年产10万吨有机复合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产值1亿元)。同时,积极筹划超细高岭土、水泥等一批重工业项目,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3、加快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

  依托草原兴发、吉林德大、内蒙古贝思特,迅速扩大鸡、鸭、鹅的加工能力,力争到2010年全县年屠宰加工鸡、鸭、鹅的能力比2005年翻一番。加大对贝思特鹅业加工项目的技改及基地建设投入(总投资2.4亿元,产值1.4亿元),加快建设生化合成再生毛纤维生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产值1.5亿元),同时发展皮革、羊绒深加工项目,力争到2010年皮革加工能力达到50万张。

  重点扶持脱水蔬菜项目,实行集团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投资4亿元,建成脱水蔬菜厂50个,实现年加工能力达到5万吨,产值8亿元。

  重点建设2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9.6亿元,产值16.8亿元);5万吨淀粉项目(总投资1亿元,产值1亿元); 5万吨玉米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5200万元,产值7500万元); 10万吨秸秆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产值4000万元)。

  4、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

  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方式,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重点发展多晶硅冶炼和玉石开发。加速推进学田小西沟多金属矿开发项目、九龙长春岭铅锌矿开发项目。争取开展1:5万地质区域普查,基本查清全县地下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对地质资料齐全的矿点先行开发。

  (三)以扩大就业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通过行政和市场两种机制,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和我县发展实际的第三产业格局。“十一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4.0%,2010年达到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

  1、稳步发展商贸流通业。改善流通结构,培育建设大型超市和物流园区等规模大、实力强的骨干流通企业,搞好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把突泉发展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农畜产品集散地。

  2、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升级改造县际公路,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等级公路。加快客货运输场站设施建设,扩大公路网通达深度。到2010年,公路客运量达到700万人次,货运量达到1600万吨。

  3、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完善土地政策,房地产开发以每年1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推进,到2010年房地产开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4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10年达到1.3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0.76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从业人数达到1000人。

  5、积极发展旅游业。开发建设明星水库、龙门旅游景点和老头山自然保护区,同时做好风电场旅游资源的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调整优化区域布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空间布局。继续以县城“内升东扩”为重点,推进城镇化进程。升级改造老城区,围绕省际通道的交通优势,加快建设县城东区。到“十一五”期末,突泉镇内人口力争达到10万人,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建成区供水能力达到1.5万吨/日,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70%;供热普及率达到100%,城镇道路达到192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平方米,人均占有防护工程0.4平方米,消防设施体系建设更加完善。

  按照“四点四带”的布局,加快城镇建设。以突泉、六户、水泉、永安四个镇为支点,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发挥小城镇带动作用。

  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脱贫致富进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保持社会稳定。

  (一)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加强基础教育。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2010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青壮年非文盲率达到100%。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入学教育(包括职高)。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到2010年普高与职高学生比力争达到2:1。

  加强教育的软、硬件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在突泉镇内再建一所能容纳3000名学生的标准化中学。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二)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

  增加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园区和示范体系建设,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完成县级科技网络服务终端建设。

  增强企业研发能力,对企业取得的研发成果,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和认证的,政府将给予大力扶持,帮助企业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成果。

  (三)合理开发使用人才

  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能够将科研成果付诸实施的应用型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具有较高素质的生产劳动者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招揽外地人才,扩大人才总量。

  (四) 切实加快卫生事业发展

  以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有效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系统和监督体系。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类别齐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使城乡居民都能获得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

  加强预防、保健、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抓好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保证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的医疗保健卫生服务。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婴儿死亡率保持低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国内平均水平

  加大对卫生事业投入。积极规范财政补助范围和方式,按标准落实对各级医疗机构经费补助。“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费年均增长要高于县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和工作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基础设施和人口信息化建设水平。坚持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的各项政策,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和人口增长。“十一五”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之内。

  (六) 进一步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促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巩固文化体育先进县成果,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地方特色突出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实施基层文化建设工程。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及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场所建设,改善基层文化条件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繁荣吉剧、评剧、二人转等地方戏创作,满足不同群体多样性的文化需求。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进程,全县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6%。

  构建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和城镇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设施。“十一五” 期末,各乡镇都要建成一处大型体育健身场所,满足广大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七)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做实个人帐户。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力求覆盖法律法规规定的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65%和90%。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进一步规范基金征缴和使用,拓展社会保障筹资渠道,保障基金安全运营。

  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济和救助等制度。加大对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加强老年公寓建设,建成1-2座高标准的老年公寓。加大对各乡镇敬老院的投入,提高档次。关怀社会弱势群体,逐步实现人人都享有社会保障。

  (八)积极增加就业

  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第三产业对增加就业的拉动作用,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广开就业渠道。到2010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基本消灭零就业家庭。

  扩大劳务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统筹城乡就业。

  (九) 继续开展区域扶贫开发

  根据综合治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扶贫原则,在贫困地区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生态保护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发展社会事业等系统性扶贫工作,巩固和扩大区域扶贫成果。

  以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重点,加强贫困地区的交通、通讯、饮水、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实现“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六、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建设。规划建设“小六线”(水泉镇小泡子村至六户镇,全长65公里)、“乌突线突泉段”(宝石镇至突泉镇,全长90.85公里)、“突洮线”(突泉镇至洮南市边界,全长50.13公里)、“突线”(突泉镇至牛海煤矿,全长24公里)、“永巴线”(永安镇至中旗巴扎拉嘎苏木边界,全长45.75公里),到2010年,实现县内乡乡通油路或水泥路,建设乡与乡之间的连接水泥路。重点解决突泉到吉林出口难行的问题。

  铁路建设。推动和建设巴彦胡硕至乌兰浩特铁路,尽快结束突泉无铁路的历史。

  (二)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水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按照“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的原则,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保障支撑能力。

  水库和灌区工程建设。重点完成宝范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光辉、太本、胜利、巨力四座新扩建水库的论证、规划、设计。完善蛟流河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主要河流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突泉县城镇堤防,小额木特河及蛟流河防洪标准达到30—50年。

  安全饮水工程。覆盖乡镇所在村屯。

  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工程地点位于永安项目区和六户项目区,治理面积达到210平方公里。

  (三)加强电网建设

  提高电网科技含量和综合自动化水平,建成结构合理,设备先进,安全可靠,经济灵活,满足地区需求的电网结构。

  (四)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加强邮政通讯网络和光纤光缆传输干线建设,提高信息传输能力,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建设电子政务平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农牧业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和鼓励各单位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联网,扩大网络资源的共享范围,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

  (五)加大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

  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切实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政策,加强环境的综合整治。

  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水保综合治理工程、防沙治沙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速生丰产林和农田防护林工程,到2010年,建设草场240万亩,退耕还草50万亩和退牧还草240万亩,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50万亩。

  加大水环境、固体废弃物、大气环境和声环境治理力度。到2010年,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重点流域(小额木特河、蛟流河)规划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0%,城镇生活垃圾粪便集中处理率达到75%,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严格新上电厂完全脱硫的标准。强化对城市机动车管理,逐步淘汰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加大对声环境的治理,区域噪声小于60dB,交通噪声昼间小于65dB,夜间小于50dB。

  (六)继续推进各项改革

  适应市场化、城镇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根据全国、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继续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事业单位等方面的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能分工,完善机构设置,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事业单位改革。以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和多元投入为方向,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七)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实施开放兴县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引进县外资金、人才和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到2010年,实际利用境内资金要达到30亿元人民币,外资达到200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2000万美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审批手续。继续抓好诚信环境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开展扣门招商、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主题招商、网上招商和中介招商,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尊商”的发展氛围。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范围,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突泉

  “十一五”期间,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突泉的各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抓好思想建设,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坚持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积极参与我县各项事业建设。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切实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责,密切各级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人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切实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种问题。重点抓好依法治理工作,做好民事调解和法律服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继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县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高标准做好国防动员工作,广泛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努力使全县“双拥”工作再上新水平。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要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突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注:突泉县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于2006年4月2日在突泉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通过